(更新于2020年4月10日)
成立背景:贵州省茶叶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前身系1994年成立的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茶叶分会,后经贵州省民政厅批准,于2006年10 月18日正式成立为贵州省茶叶协会,是由全省茶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茶农、茶业工作者及省内外茶商自愿参加组建成立的社团组织,现有会员369个:其中团体会员178个、个人会员191名。
组织机构:协会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单位,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民族民间茶文化研究中心合署办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刘环祥、常务副会长王庆是协会特邀顾问;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赵玉香为协会专家委员会特邀顾问。设有贵州省茶叶协会理事会、贵州省茶叶协会专家委员会、贵州省茶叶品质评审专家委员会、贵州省古茶树保护与利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佛茶专业委员会、贵州省茶具专业委员会、少儿茶艺专业委员会等;建立了“联合党支部”,开设有“贵州茶协网”网站。
健全制度:为使协会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的同时,协会制定有完整的《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10多个规章制度,确保了协会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规范管理。
工作情况: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协会坚持“为茶农、茶企、会员服务”的宗旨,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维护行业权益、反映会员诉求、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立足本行业、加强调研、开展交流、宣传推介、学术研讨、人才培训等;
承担了省委、省政府的2009年“贵州省十大名茶”2010年“贵州省五大名茶”的评选;
组织参与中茶协每年开展的全国“重点产茶县”、“生态产茶县”及“中茶杯”、“中绿杯”、“华茗杯”等的调查组织推荐评选。
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全省手工制茶大赛”、两届“全省古树茶技能加工赛、三届“全省斗茶赛”、两届评茶师技能大赛和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贵州选拔赛等大型茶业赛事活动,极大提高了全省茶叶加工技能水平,为助力黔茶发展增添活力。
经贵州省发改委立项,组织贵州省古茶树资源普查和贵州民族民间茶文化调研,联合CCTV发现之旅频道拍摄《贵州民族民间茶文化探寻》纪录片,并编纂出版发行了《贵州古茶树》和《贵州民族民间舞茶文化探寻》书刊。
行业认可:在贵州茶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社会和新闻媒体的关注,《贵州日报》、《贵阳晚报》、《中华合作时报》、《贵阳日报》、《贵州电视台》、《新华网》、《经济与法制网》、《中国时报网》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对协会有关活动进行了刊载报道,得到了肯定和好评。
奖励殊荣:2009年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优秀行业协会”;2012年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授予的“先进集体”荣誉;2018年在贵州省民政厅的全省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获3A级称号。
贵州省茶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名单
顾问:王庆
会长:禄智明
常务副会长:张达伟
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玉平
副会长:张文君、王亚兰、付勇、周玉峰、张国庆、杨明达、马瑛、赵英旭、田建高、林科军、朱相荣、李刚灿、左松、曾健、梁勇、董永松、谢晓东(排名不分先后)
副秘书长:吴钦林、蒲蓉、刘晓霞、高安信、施海、廖承、饶登学、邓奇、蔡正海、蔡定常、汪健、赵青、徐瑛、王磊、杨再英、郑晓锋、莫从信、王瑶、冯平、邱进、彭忠、陆健、华时政、任克贤、王家伦、张万明、戴维、周荣洪、黄廷益、(排名不分先后)
办公室专职:于新国、李定郁
少儿茶艺专委会:施海
佛茶专委会:陈书兵
茶具专委会:张万明、高安信
培训站:施海、刘婷婷、段秋菊
专家委员会名单:
委员会主任:张卫国
副主任:赵玉平、王永新
顾问:吴子铭、申学华、汪桓武、郑道方、张其生、朱志业、徐全福、孙继海
一、可持续发展组:
组长:王丽军
吴安玉、陈文发、黄天俊、方昌国、张文君、冯俊峰、罗显扬、胡光汝、王宏鹏、徐瑛、李应祥、牟国文、田维祥、雷睿勇、左松
二、栽培科技组:
组长:刘 源 副组长:梁远发
胡华健、姚雍静、田景涛、杨 玲、冯永祥、贺 浩、杜 江、 黄凌昌、陈海燕、罗邦涛、朱 江、陈正武、饶登学、任金泉
三、加工质量组:
组长:莫从信 副组长:苟 勇
温顺位、徐俊昌、刘晓霞、幸育毅、戴洪黔、李亚林、陈春雷、王强、廖承、王德顺、
安文友、蔡洪兴、欧平勇、聂宗顺、吴敏、王俊青
四、市场营销组:
组长:张国庆
郭小春、黄和平、陇光国、吴钦林、程天荃、肖楚
五、茶艺茶文化组:
组长:张文君
张万明、叶玉堂、邵亦俊、冷晶晶、邓文平、罗建民、苑平玉、余英、任克贤
贵州省茶叶品质评审专业委员会名单
特邀顾问:赵玉香、王同和、汪恒武、朱志业、徐全福
主 任:张卫国
副 主 任:赵玉平
委 员:张文君、邵亦俊、刘晓霞、廖 承、吴 敏、冷晶晶 、莫从信、莫荣桂、田维祥
|